close

【小說文本與心理學的映射參照—父母與幸福童年的秘密 (一)】

 

近來反課綱議題的延燒中,教育理念與親子關係的劍拔弩張亦成焦點。關於此種對峙衝突,或可由兒童心理學大師愛麗絲.米勒 (Alice Miller)的相關著作,獲得反思與啟發。

 

愛麗絲.米勒 (Alice Miller)所著的幸福童年三部曲—《幸福童年的秘密》、《夏娃的覺醒:擁抱童年,找回真實自我》與《身體不說謊:再揭幸福童年的祕密》等,是關注兒童早期心理創傷對未來成年生活的影響與後遺症的兒童心理學專書。不僅脫除了傳統兒童心理學的窠臼,還反以兒童為主體去述說父母對孩子可能造就的侵犯傷害。

 

並進一步的定義兒童受虐的範圍,不止囿限於身體的毆打與或性的暴力,而是以另一種隱蔽卻又無所遁逃的、經由父母不適當的言行與對待方式表現出來。這種於親密關係且長期相處,等同瑪麗法蘭絲.伊里戈揚(Marie-France Hirigoyen)《冷暴力》所論及的冷暴力形式,都將是點燃精神崩潰、共依存之毒酒藥癮、獨裁報復或重大犯罪行為的火藥引信,不得不慎。以下則以三書重點分列介紹之。

 

《幸福童年的秘密》旨在挖掘理想化父母與幸福童年背後隱藏的殘酷真相。為了存活與迎合大人心目中的期待想像,孩子常會另行發展出可能與其特質歧異、忽視自我情感需求的「面具人格」,亦即為適應外界需求,呈顯出屈服順從的「假我」面貌,而與「真我」產生混淆錯亂。

 

此點便等同於約翰.弗瑞爾與琳達.弗瑞爾(John C. Friel &Linda D. Friel)所合著《小大人症候群:重塑我的家,拾回完整自我》(Adult Children: The Secrets of Dysfunctional Families)所提及,撫養者(父母或其他型的親子關係)行為或內心等缺陷缺席,而迫使「小孩」必須即早扮演「大人」角色,提供家庭成員各式需索照料。這種在角色反轉與驚嚇中提早「成熟」的「小大人」,內在創傷與未被滿足的需求,便是往後引發成癮或錯亂的源頭。

 

《幸福童年的秘密》便是以孩童「被壓抑且必得忽略己身需求」,還被賦予迎合外在世界的「戲劇人生」,最後造就成自我否認的兩種形式—憂鬱與自大的人格破裂作論述。憂鬱是身體的一種防衛機制,源於對自己真實情感的否認壓抑。而自大則是內裡空虛而只得藉助自我欺騙,用外在事物或某些特質,以被稱羨作為替代被愛時,感受「尊重、理解與認真對待」等基本需求的匱乏。憂鬱與自大一體兩面且相輔相成。

 

書中另外列舉歷史名人的成長事蹟作為映證對照,如赫曼·赫賽(Hermann Hesse)、維吉尼亞·吳爾芙(Virginia Woolf)、弗朗茨·卡夫卡(Franz Kafka)與阿道夫·希特勒(Adolf Hitler)等,皆源自於令人窒息的被虐童年。這種被殘酷苛待與壓抑的恨意若未能好好處理,便容易產出獨裁者對國家民族全體進行報復。

 

最後值得一提的是成人對小孩/弱者的羞辱輕蔑。在此次「白眼翩翩」的反課綱事件中,關於「年輕孩子不懂事」、「他們是遭政治權力介入洗腦操弄」之聲不絕於耳。大人們反而盲眼式地無能體察真正問題之所在。而年輕學子自我主體的覺醒被標籤為「著魔」,該受到的尊重與思辨的能力又遭眾「大人們」一致輕蔑否決。到底原因何在?真的當莘莘學子們是白癡嗎?他們當然不是。

 

愛麗絲.米勒 (Alice Miller)在此書便真知灼見的提出成人無能體驗幼童被大人以成人身份否認忽略不尊重的無助痛苦,他們傷悲的並非是因為「願望受阻」而是「不被等同獨立主體而受尊重」、「身為人卻遭輕蔑」的差別感。儘管大人們可能也是在這種不被理會的前提中成長,但卻很容易在無意識中,複製遞進給下一代。

 

而《夏娃的覺醒》以上帝懲罰偷嘗知識禁果的亞當夏娃為引,質疑上帝為何既要創設智慧之果卻又禁絕懲罰之的矛盾展開論述。以「黑色教育」、「協助見證者」與「知情見證者」作三主軸。

 

愛麗絲.米勒 (Alice Miller)所定義的「黑色教育」,便是意指以「摧毀兒童意志為取向,透過權威、操縱、威逼等手段,使其順從服鷹」的作法。而「協助見證者」與「知情見證者」兩者功用等同於前述岡田尊思醫師所論之「安全基地」,主要提供一種撫慰安心與陪伴的角色。兩者些微差別在於出現受虐生命的時期與作用功能。

 

「協助見證者」是協助受虐兒童之人,使長期遭受苛待虐行暴力的孩子,當下擁有短暫平衡功用的人,藉此而使受虐兒感受自我仍存有被愛之價值與愛的存在。許多獨裁者皆源於受虐當下「協助見證者」的缺乏,而造就以後同以虛偽為藉口,殘暴的將恨意轉嫁至國家民族,而絲毫無感。而「知情見證者」則是受虐者長大成人後「知曉受虐或匱乏等後果的人」,用表達同情、陪伴等來協助已成年的受創者,整合自身經歷引發的驚惶痛苦,使其跳脫「受到創傷或恐懼支配」再度落入悲慘循環的窘境,而能在理智冷靜的判定下,做出抉擇,開啟新人生。

 

最後一本《身體不說謊》,正如書名副標所示為「再接幸福童年的秘密」。延續著上述受虐兒童的蓋年,並針對身體所知的真相,與道德倫理的衝撞作論述。這是一本「解放道德束縛,探究自我內在」的書。受虐兒童長期經歷親密之人的精神虐待與冷暴力,能存活的原因不僅是因為有「協助/知情見證者」的存在,以及「自身假我人格的發展偽裝」,有時是因為他們會自動「「修改記憶、理想化父母」,造就「幸福童年的假象」以苟活。

 

然而他們難以預料的是,內在身體正默不作聲且極度誠實地記錄下所有傷痛與恐懼,而外界「天下沒有不是父母」與「父母恩天地大」絕對戒律,將使受創者有苦難言,或者當痛苦強烈到無法忍耐時衝破出口,卻立即遭世人道德的圍剿唾棄。

 

在反課綱周天觀推父嗆母引發撻伐的同時,縱然他表現憤怒的方式不夠圓滿成熟,但他表達出「我是周天觀,不是周大觀!」與「17年來沒有選擇地活在大哥的陰影下,沒有名字,只想奪回自己的身分」,這樣沈重的呼聲又有何人願意認真回應?喪子之痛故可憫,但試著去同理孩子,兒少時期是建立自我認同的黃金時期,並由父母的對待確認自身被愛的價值與安全感。孩子會本能的尋求父母的認同,即便「再不是的父母」皆然。

 

然而若孩子體察到父母愛他的條件乃立基於「與某人的相似度」、「誰的替身」,孩子的假我真我不僅混淆錯亂,甚至無能肯定自身存在的價值。追隨反課綱運動,姑且不論對錯,是孩子的選擇,然而父母無法同理只想制裁或以權威更動孩子意念,都是再一次的暴力相向。且這樣的暴力都將受到外界合理化為父母管訓的權威範圍,卻漠視生命個體的自我存在與尊重。「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他並非誰的擁有物而可任意捏造塑型。

 

在流瀲紫《甄嬛傳》中,皇帝寫下「縱得莞莞,莞莞類卿,暫排苦思,亦除卻巫山非雲也」,以情人間的馴養復刻,漠視甄嬛個人主體的獨特性,純然以她作為純元皇后的替身而使甄嬛得知後痛心崩潰。若成熟主體遭漠視作為替代都如此痛心疾首,對於正在長成自我認同尚稚弱的孩童,又於心何忍?然而教育卻常以暴力的延展與無意識的複製,一代接過一代。

 

愛麗絲.米勒 (Alice Miller)《身體不說謊》便是以即便內心對慘痛記憶進行修改否認、理想化,但身體仍會忠實紀錄各式創傷,並佐以歷史或文學創作者,如喬伊斯( Joyce)、普魯斯特(Proust)或吳爾芙(Virginia Woolf)等經歷為佐證,來講述壓抑與身體病痛的關聯。

 

而她所提出的解放,便是認真看待自己的記憶、感受,承認「天下有不是的父母,」並解除道德倫理的父母施恩大纛,因為「道德妨礙認清事實」。可以承認自己對父母有恨、對不適當虐行的反抗被標籤為「壞」、「不乖」的除罪化,不要勉強自己違心說出「深愛父母」或真的擁有「父母之愛」的謊言幻象。不再逃避並試著接受自我真實的感受與被虐待後的痛苦,才能真正平靜地去面對這項事實,並擺脫為填補空虛內在而耽溺的毒藥酒等的成癮依存。

 

另外,她曾於《夏娃的覺醒》裡提及法國艾曼纽·卡瑞(Emmanuel Carrere)小說《對手》。此書根據真人實事改編,一名自稱於日內瓦世界衛生組織擔任高級研究員的尚˙克勞德˙羅曼德「醫師」(Jean Claude Romand),雖然於


醫學院二年級下學期缺席考試後便中斷求學生涯,但爾後卻以眾多的謊言與「去上班」假象,活在模範父親/兒子/社會菁英的形象裡,並因此博取眾人信任而掌管周遭親友經濟財物大權。然而等眾人有意取出資金自用時,他便接續將親生父母與妻小等一併殺害,最後縱火自殺未遂,被救出後判刑而終。不能真實表達自我,只能屈從於父母想像的孩子,最終會失去理解自我的能力。在迷失下瘋狂。近來加國華裔的女性弒母案,亦是華裔移民子女背負虎爸過高期待,從小成績取向的壓迫促使她編造出一個個的謊言,最後露餡而引發悲劇的實例。

 

其實剝除「道德恩情的父母大旗」,重點並不在於將所有沈重壓力與包袱,全數卸責給父母。因他們成長的過程裡,可能也有另一群被羞辱輕蔑,甚至未被滿足的內在小孩群存在。但藉由閱讀愛麗絲.米勒 (Alice Miller)兒童心理創傷對未來成人的各式影響,可以理解出有時教育是以一種「以愛為名」,「以暴制暴」,合理化且無意識的傳遞。這樣的黑色教育既不適當也顯得殘酷。

 

不管是父母、教育者或孩子等都需要有所自覺。處於權威者不當以過往如何便無視孩子主體認同與需要便強硬逼迫孩子接受。正如憂鬱症開導時,最常發生「過來人經驗分享」,亦即走出憂鬱蔭谷的人,會持論「你那算什麼,我當時也是....還如何如何,可是後來還不是走過來了...」。經驗與年齡並非代表絕對。使用權威與蔑視也只是暴露內在的軟弱不安。真正的去同理並且去釐清教育體制下諸多不適切的對待方式,不僅符合父母愛子的初衷,也才能還給孩子一個真正幸福的童年。

 

 

 http://www.ylchang.net/2007/09/post.html

 

 

 http://www.storm.mg/article/59117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literaturer10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