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getImage (1)  A2201067    

 

【暢銷小說的原型公式—女性特別篇】揮灑烈愛:斑斕畫布上,女子動人的生命情致(20150427修改版)

 

2002年,由茱莉.泰摩執導,改編同名傳記小說的《揮灑烈愛》,一舉榮獲美國國家影評人協會最佳影片與美國電影協會年度十大片。這部以墨西哥超現實主義畫家芙烈達傳奇跌宕一生為主題的電影,除濃豔亮麗的色彩與充滿墨西哥傳統風情的熱情音樂,最受人注目的,便是電影獨出心裁的將芙烈達現實生活中的真實創作,融入場景裡,時間序列性的去映證她生命中的起伏流盪與變化。

   
芙烈達年少遭遇的車禍,造就她往後身體的侷限痛苦(脊椎腳部的斷裂修補而手術不斷),情聖丈夫狄亞哥無盡的外遇更引發她內在無限的心靈創傷。觀眾便在這樣觀影又觀畫的穠麗色彩裡,感受芙烈達女性自覺/情慾/內在迸烈情感的流動。這種藉由藝術畫作與女人生命歷程之情感交相錯落與映證的手法,在電影與小說中皆可一見,以下分列介紹之。

 

(一) 失蹤「裸女」畫作開啟歷史懸案的破獲,以及女性個人自我追尋/情慾等與藝術才能(畫技)的展現:夏皮羅 《密室裡的竇加》與喬一樵《山城畫蹤》

 

* 感謝譚光磊總裁大人推薦閱讀《山城畫蹤》而使本節更加完整*

 

由追索下落不明「裸女」畫作的蹤跡,進而解開歷史懸宕的疑案,並使女主角對自我的追尋/情感釐清/情慾等有更為清晰的體悟。當然了,藝術才能的展現與創作者的心境氛圍,更是小說不可或缺的重要佐料。以夏皮羅 《密室裡的竇加》與喬一樵《山城畫蹤》作討論。
   
夏皮羅 《密室裡的竇加》以才華洋溢卻一直鬱鬱不得志的女畫家克萊兒為主角,雙線交錯她三年前後與兩任情人的交往關係,並兼雜伊莎貝拉嘉納的私人書信作為埋伏線索。一九九0年伊莎貝拉嘉納藝術博物館重大竊案破案的曙光,就在竇加名畫〈沐浴後〉出現在她破舊畫室裡的那一刻!背負著被「專家」污衊竊盜、冒名與偽造等惡名,探索這幅畫的動向不僅是歷史與畫的追索,更是女畫家才能、自覺與情慾的發展見證,其中,更有不為人知的陰謀在暗處蠢蠢欲動....
   
《密室裡的竇加》文字綿密細膩,在藝術氣息濃厚的畫界,感受到女畫家的迷人才情與被摒除於藝術圈外,鴻鵠之才卻不得展翅的孤獨悲哀,對話深刻完美,弦外之音無窮。在名畫遭竊的案件偵辦中,懸疑、推理、犯罪與人心交相纏繞,更兼有女性情慾與自覺的風采,令人驚嘆!據作者自言是位膽小的作家,雖研究畫作與貝拉多年,但在結局未知前不敢動筆,所有情節佈局皆經過多年縝密思考,我想,這便也是本書讀來一氣呵成,環環相扣的原因罷,令人深讚!
   
而喬一樵《山城畫蹤》,則是講述歐洲知名畫商鍾愛珍,因某次的行差錯池深陷經濟困窘,恰逢奶奶過世於是返台,操辦喪事期間一面尋求翻身機運。而與她家族淵源頗深卻下落不明的「趙波贈畫」,便成為愛珍首屈一指的目標。抽絲剝繭間,愛珍發現,解開失落名畫疑案的線索,竟存於家族情感的糾葛脈絡,與自我本心的回歸中。
   
另外,心靈相契的愛人,更是她寶藏滿滿的尋訪歷程裡,最美的收穫。全書追索名畫的懸疑中,兼具有家族三代情感糾葛與內在觀照的風暴。作者更鎔鑄本身於法國畫廊工作的見識與台灣成長的背景,將紫荊市(嘉義內的風雲湧動、畫作銅雕類視象內的人物情感,刻畫入骨,讀來藝術與歷史聯想浮翩,不禁為之擊掌較好!
   
兩書同由去向不明的「裸女」畫作,暗藏被畫者與畫者間的情感波動—伊莎貝拉嘉納與竇加/秘密情人與趙波,在主角探索畫作創作本因與流落的歷程裡,交相纏繞她們內心自我追尋與觀照/情感與情慾間的變化流動。

   
然而,《密室裏的竇加》專注於女畫家「個人」才華生命的展現,與兩任情人交往間對女性自覺的壓抑與情感變化,較為符合藝術創作者的「孤寂」形象—無父無母無家族,唯有親密愛人與零落知心摯友的相陪,純然專斷的自我世界裡,唯有才華與情愛的單純視象;而《山城畫蹤》則在自外於世界的藝術家網絡外,另行擴添亞洲子系面對愛情與婚姻,總兩難於必得考量家族責任與道義等因素。「非正常倫理」下的愛戀衝突與破裂婚姻,其實是對傳統拘禁的反抗。囿限於外在規束與道德教義而過度壓抑的情感與窒悶心靈,最終從艱難中衝出繭縛、自由遨翔。

 

除上述特點,《山城畫蹤》禪理濃厚的「傳承」與「本心」,更使人眼睛一亮。自由不羈的愛珍因他人言語而誤會父親對趙波畫作的仿摹僅是種未具創意的模仿抄襲,於是一枝枝折斷畫筆,棄畫從商,離鄉斫除傳承的同時亦失去直視自我本心的能力。直到她回來,遇見了戀人江城木之。

 

戀人之名為其師傅所予,木之,為西之木。但究竟是由「西之木走向人,或由人走向西之木」的矛盾證辯一直未有解答。因邂逅愛珍,而使波瀾不驚如「枯木」的心死狀態,激起串串漣漪火花而重拾取創作,創作「珍愛」。於是頓悟「凡所往處皆不離本心」。因僧人為求西之木與道而遠遊,然而出發前,由梅香庭院中所折,用以為杖的栗木,便為西之木。

 

正如愛珍「當年由山城離開,但終究會回到山城來」。從哪裡來,便會回哪裡去。此一禪意迴旋亦與保羅.科爾賀《牧羊少年的奇幻之旅》有異曲同工之妙:牧羊少年源於對金字塔的嚮往而踏上尋夢旅途,然而寶藏卻藏在少年曾經夢到金字塔的那座廢棄教堂裡。

 

乍讀《山城畫蹤》為世俗情感所苦的群眾圖像,不合正常倫理的荒誕愛戀與壓抑,其實卻是禪意深深,尋求本心與傳承的旅程。若說《密室裏的竇加》乃以織理緊密,無懈可擊的佈局取勝,我想《山城畫蹤》便是那禪意迴旋的漣漪叫人低迴不已吧。
   
(二) 名畫密碼:被時代所禁錮的靈魂、愛慾與抗爭:李正明《風之畫師》、崔西.雪佛蘭《戴珍珠耳環的少女》與《情人與獨角獸》。

 

承上,才華與情感可能囿限於時代,徒遺幾幅暗藏「不能說的」秘密裸女畫作供後人追尋省思,或許,其他主題裡的不同畫作,亦隱喻有許多不為人知的密碼訊息—且讓我們觀視名畫裡,被時代所禁錮的靈魂、愛慾與抗爭。在此以李正明《風之畫師》、崔西.雪佛蘭《戴珍珠耳環的少女》與《情人與獨角獸》作介紹。
   
《風之畫師》是電影《美人圖:私情畫慾》原著小說,以朝鮮時代,亦師亦友亦為愛人關係的畫師金弘道與申潤福間的繪畫競技與愛戀情史作主軸,並貫串以十年前圖畫署兩樁被離奇了結的畫師命案。追索箇中秘密的過程,隱藏秘繪的「思悼世子畫」與繪畫美學的顛覆衝擊,都將掀起一股不可預知的滔天巨浪...

   
書中專繪純樸庶民生活的金弘道,與顛覆傳統、對女子細膩情感等多加著墨的申潤福,兩者間的繪畫競技,不僅掀起了畫壇革命,亦激盪出兩人惺惺相惜與愛慕的激烈火花。兩人純然的繪畫比試卻背負著身後陰謀賭局的對峙,而必得性命相博,宛若艾琳.莫根斯坦《夜行馬戲團》中,不可抗拒、命定的魔術對決裡,卻是矛盾的強烈愛戀與陰謀衝突。另外,同題競技卻不同意的繪畫比武,卻因時代所囿而使兩人遭遇差之千里,畫技與主題符合傳統黑白墨色美學與人物的前者揚名立萬,而後者大膽革新,致力創作顏色綺麗並以女人為題的風俗畫卻為世所不容,最後在歷史中湮滅。

   
狀似偶像劇老梗的「女扮男裝」,實際上卻直指女性在時代囿限下的顛撲難行。正如注重女性心境變化與情感的綺麗畫作不為世所容,性別差異下的差別待遇,也使得女性在才華/自尊與情感/情慾等,皆深受壓抑 無能發聲。潤福最後所作〈美人圖〉,肖像畫所繪者據說便是她本身不與世妥協的寫照—「無拘無束,旁若無人,為唯一主角」。或許亦有《揮灑烈愛》中,芙烈達兩百多幅自畫像所傳遞的訊息—那是「極端孤獨與不安的痛苦」。
   

除此之外,尚有以過往時代的女人為題,陳述她們試圖突破環境限制與改變自身命運的掙扎故事:崔西.雪佛蘭《戴珍珠耳環的少女》與《情人與獨角獸》。

《戴珍珠耳環的少女》講述出身貧苦卻擁有驚人藝術天賦的女孩,因家中經濟窘迫只好前往畫家維梅爾家幫傭,而後陷入與畫家維梅爾的精神戀愛與肉販兒子彼特肉體歡愛的矛盾掙扎中,儼然活脫脫的一齣愛情與麵包的拉鋸戰。已婚的維梅爾除了畫以外無能給她什麼實質東西,而保證她一家衣食無虞的彼特,她卻總無法直視他指甲縫中所留存的血跡。在環境的種種限制下,她最終選擇了對她最有利的那個人....

   
而《情人與獨角獸》全書環繞著少女與獨角獸的相互引誘、情慾與歡愛隱喻為題,使用多重視角講述年輕風流的尼可拉斯,受邀為貴族尚.勒.維斯設計壁毯,過程中與其千金克勞黛相互愛戀卻不可得,於是最終將思念女子的面容入畫,再將畫稿託付遠在布魯塞爾的壁毯師一家織就。遠鄉心繫心上人的畫家,在那遇見了壁毯師盲眼卻不甘嫁予討厭對象的美麗女兒,或許,肉體上的歡愛,便是解決兩人苦惱的不二良藥....

   
《戴珍珠耳環的少女》與《情人與獨角獸》分別以歷史畫作或藝術作品—十七世紀荷蘭畫家揚.維梅爾〈戴珍珠耳環的女孩〉與十五世紀法國壁毯〈女士與獨角獸〉,作為後設想像的中心主題。後者以少女引誘獨角獸的傳說為題,佐以獅子、旗幟與碎花等花樣,共六幅,分別代表五種官感(聽、視、嗅、觸與味覺),最後一幅則標註「我唯一的心願」,藉此細膩開展與命運對抗的堅韌女子故事與情慾的流動等。

   
兩書女子皆於過往時代的囿限中,努力衝破限制。前者雖經濟拮据成為傭人,卻仍自尊自重自身藝術美學的天賦,亦不使自己向下沈淪為貴族的一時玩物。相處間畫家主人反而受其影響。即便受困現實精神上的煎熬,卻仍於困境中奮力求生。後者的女子群像則更為繁複多元:未能添下男丁而備受冷落的貴族夫人,受家規與修道院嚴律「洗滌」變得奄奄一息的女子,先天限制(盲眼)而在婚姻上將受迫卑嫁的少女與織藝高超卻礙於工會對女性的箝制而不得參與織作的女子等,誰來為她們發聲?

   
於是,藏於畫作的私情密語便於此展現—〈戴珍珠耳環的少女〉畫中藏著少女與主人望而不可觸及的愛戀心意;壁毯〈女士與獨角獸〉則是思慕而不可得、愛戀不由自主且需受清規嚴律束縛壓抑等。這些受禁於時代的靈魂群像,只能靜默著,眼望畫中的美麗芳容,來詮釋心中的幾抹悵然情思。

      
另外,《戴珍珠耳環的少女》裡,少女與畫家畫室裡的凝望對視,伏有悄悄流動的曖昧情流,這種進入「畫室」等同接觸「男人情慾所掌空間」的概念,讓人想到中國爭議女作家九丹的《大使先生》。

   
《大使先生》以唯美且富詩意的流暢行文,講述中國女作家九丹與西班牙駐華大使馬努威爾間的特殊愛情故事。半自傳體式向前情人德尼祿呢喃傾訴的自述,紛陳赤裸裸的情慾愛液。對身體的探索想望與直視慾望的程度,直逼莒哈絲《情人》、娜吉瑪的《杏仁》與《蕾拉》。女作家走入使館大門,前往大使畫室雲雨幽會,畫室這幽微的暗處空間裡,不僅含納情人間的愛恨拉扯與慾望,畫作靈感來源的苦海/腦海/馬與69等,亦成為異國種族文化裡,寓意十足卻備受壓抑的愛情註解(註1)。

   
結論,不管是由失蹤「裸女」畫作開啟歷史懸案的破獲、女性個人自我追尋/情慾等與藝術才能(畫技)的展現,或名畫裡,時代所禁錮的靈魂愛慾密碼,畫與女性生命的交相纏繞,使得斑斕畫布上,紛陳女子動人的生命情致與烈愛狂情(註2)。

   
最後,值得一提的是,女性相關題材,總愛在描摹「她們」情感與自覺中加入知識或技能,不過,雖貫串以大量知識或特殊技能而使讀者目不暇給,如墮五里雲霧當中,然而全書旨趣卻是以女性相關的情感自覺觀照為主,知識或藝術技能反倒為輔。如此節所述之夏皮羅 《密室裡的竇加》、喬一樵《山城畫蹤》、李正明《風之畫師》、崔西.雪佛蘭《戴珍珠耳環的少女》與《情人與獨角獸》(畫畫)。(註3) 

  
另外,金.愛德華茲《夢之湖》(環保生態與歷史),挖掘過去亦是觀照自我內心的旅程。凡妮莎.笛芬堡《花語》(花)幼年遭棄與受虐的母女關係而影響成人關係的營造。《溫室女子與慾望九種植物》(植物),從都市出逃尋求自由,踏上尋愛的野性旅程。《香料情婦》(香料),小我(戀愛)與大我(奉獻給香料,擁有解讀分類香料能力)中難以抉擇的矛盾。蘿拉.艾斯奇維《巧克力情人》(烹飪)每道食物藏著情感魔力,可嚐出家族悲劇裡的愛恨情仇。伊莎貝.阿言德《春膳》則以美食佐情慾。

   
全文貫串知識或藝術技能等卻與女性情感自覺觀照無關者,則有《貧窮百萬富翁》原著小說,維卡斯.史瓦盧普《Q&A》(知識問答),益智節目的問答串起男主角感人戀情與童年的記憶。三浦紫苑《哪啊哪啊神去村》與朗恩.瑞許《惡女心計》(伐木業)皆以伐木業為背景,前者是剛出社會的日式青春爆笑物語,後者則是考究嚴謹、1929年北卡羅萊納山間林地伐木業女鉅子的強悍形象,甚至涉及馴鷹、補蛇、經營或服裝考究等。而林睿奇《肯恩斯城邦》(經濟學),以奇幻冒險為皮,經濟學為骨,講述肯恩斯城邦裡的純愛故事。最後,伊蓮諾.卡頓《發光體》(星座等)則混合星座天體運行、移民歷史風貌、哥德、降靈會等,以多重視角對一樁懸案各自表述與觀察。

 

註1:這種為配合情人而在幽微黑暗小空間中進行卑屈幽會的女子,歷史上亦所在多有,如知名的猶太政治倫理家漢娜.鄂蘭。漢娜.鄂蘭陷溺於與老師海德格的不倫戀,無視對方納粹傾向與已婚身份,總在海德格所指定,拉上窗簾的小房間與他幽會(因海德格不想讓戀情曝光),若有興趣的讀者,亦可參考伊絲貝塔‧愛婷爵《女哲學家與她的情人》。另外著名的女性主義論者西蒙波娃和情人沙特的關係,相處上亦是臣服於男性威權下的小女人而遭人詬病,或許女人真正無法突破的,並非時代的囿限,而是女人在面對深愛之人的卑屈壓抑。

 

註2:關於文字中的色彩穠麗,我會想到女作家兼畫家徐小斌。她的文字奇詭神秘,偏向內在精神與虛幻幻境的描摹,總給人一種色彩斑斑的流動感,讀小說如讀畫。 而近來台灣於台中美術館展覽的羅蘭珊展,總以女子入題,並偏好藍色與粉紅作主色調以彰顯女子的美好情致,或許關於女子的細膩情感與心事,就藏於畫布之中。

 

註3:其中崔西.雪佛蘭《情人與獨角獸》是畫作加上編織而成。

 

偷偷說(以下不負責任評論)其實《戴珍珠耳環的少女》白話來說便是女傭登堂入室成小三,最後棄愛嫁麵包。這種狀似偶像劇的人物佈局,你愛的不能愛你,愛你的只好成備胎,這到底是怎麼回事?以後能不能禁止安排深情男當備胎,好好珍惜對你好的人才是王道吧。而《情人與獨角獸》的風流畫家簡直就是個管不住下半身、濫情男的花心故事。野游工作順便四處播種,這...實在是,萬一千金被弄上手,我想他很快也會厭倦了吧?想不到這樣的劇情,在崔西.雪佛蘭的細膩描繪下,卻是截然不同的體會,我想這正也是她的高明之處。感想只能引用亞莫爾.托歐斯於《上流法則》中的敘述作結:「假如我們只會愛上最適合自己的人,愛情又怎會讓人心碎神傷?」。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literaturer10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