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getImage  1426993898-2524385620      

 

 

【暢銷小說的原型公式—推理懸疑篇Ⅴ】20150613更新版媒體推理小說

 

鎂光燈下眾聲喧嘩—媒體名嘴與社群網站偕同辦案法:湊佳苗《白雪公主殺人事件》與天地無限《第四名被害者》

媒體自律與本質:野澤尚《虛線的惡意》與《沒有城堡的人》

 

關於媒體推理小說,隨著電子科技發達與社群網絡興起,「人人皆可為媒體」,錄影/音傳檔上網與匿名留言轉載分享等,轉瞬便可由按讚人數博得破千上萬的關注。受此衝擊,傳統媒體的角色被挑戰,加上收視率不減反升的壓力,蛻變出一連串媒體名嘴與社群網絡交相涉入社會生活與命案推理風潮。其中資料的搜查辯證更已達到「無孔不入」、「無入而不自得」,「捕風追影可成真」「頭頭是道然後事後推倒」的亂象。

 

觀察到此一現象的作家,便紛紛以細膩之筆,翻轉往常僅有一人偵探與刑警或個人英雄的辦案,默契一同將此「鎂光燈下的眾聲喧嘩」推理法「落實」到小說中殺人佈局,去描摹這「群起共舞」的修羅場,由中去深思媒體的責任自律與社會的互動關係。湊佳苗《白雪公主殺人事件》天地無限《第四名被害者》野澤尚《虛線的惡意》與《沒有城堡的人》可說是最佳範例。

 

湊佳苗《白雪公主殺人事件》講述一名於化妝品公司上班的美女粉領族,身中數十刀、被汽油潑屍焚燬,棄置於樹林的慘案為引,接而以某美食論壇的撰稿人,為博取關注而將這「不能說的八卦」流傳開來,實地勘查採訪當地居民、同事與同學等相關人士,在多重視角的自白敘述中,拼湊的真相實乃八卦、惡意與為爭取名度的虛實話語。真正可信的部分卻在渲染中走上偏鋒—同公司剛好因事請長假的同事,則開始被當成真兇來圍剿追捕。  

 

而天地無限《第四名被害者》則以新聞台主播徐海音為主角,在新聞台內部勾心鬥角、收視率大戰與主播高位的爭奪戰裡,使得她屢屢親身冒險犯難,追索知名裝置藝術家方夢魚涉嫌殺害三名女子的命案,為取「頭條證物」上山下海不擇手段。而被判定死刑而吞乾電池自殺的方夢魚,身後唯一線索是僅存的倖存者周雨潔與零落的遺體殘塊。優雅的謎語卻藏著病態的遺體擺佈,在普羅大眾眼皮底下的藝術公共工程建設,到底藏著什麼媒體挖得出與挖不出的東西,還有,第四名被害者到底是誰?  

 

上述兩書不僅基於八卦媒體與社群網絡的渲染作為「逼近真相」的手法,筆法佈局更大幅度的套用「電子媒體的傳輸形式」。《白雪公主殺人事件》可概分為兩大部分,前三分之二以同事鄰居及同學的採訪自白作為主題,而後三分之一,即185頁後,則以太陽週報、論壇對話留言及其他週刊採訪報導,不僅「如實」詳細陳列留言紀錄與報導格式,更配合時間線作為佐證臆測「事實」的根據。《第四名被害者》則以新聞台節目搶收視、頭條與爆料的潛規則與跌宕過程裡,同樣穿插報紙週刊報導、符合台灣「民情」的批踢踢鄉民話語(如魯蛇與夢境分隔線)、節目上名嘴嘩眾取寵、未審先判甚至誤導辦案真相增加檢調壓力的手法。

 

getImage (1)  getImage  

 

另外,日本野澤尚姊妹作《虛線的惡意》與《沒有城堡的人》雖然未如上述二書般,大量紛陳「電子媒體或社群網絡」傳輸形式,但大抵以首都電視台「新聞製作」與「觀眾間」的互動為主,針對媒體的自律、道德、本質等與業績、高關注的英雄造就等發生的矛盾衝突為情節主線,是社會觀察與類型書寫上的傑作。

 

《虛線的惡意》講述首都電視台剪接師遠藤瑤子負責剪輯的新聞檢證單元,常以主觀角度剪出尚未釐清真相、熱門懸案相關的重大線索或兇嫌,故而引發收視熱潮,同時面臨工作環境裡主管同事因嫉妒而產生的掣肘排擠、輿論排山倒海的批評。剪接師瑤子事業得意,家庭卻失婚思子,僅能藉由影帶與兒子遠相互望,而她那暗示性濃厚又因具備成功事件背書,而使觀眾越加先入為主與深信不疑的手法,將使她與失誤判定的疑兇,一同墮入地獄。

 

在接獲某郵政官員舉報的一卷錄影帶後,憑藉新聞直覺,將政府不法利益主謀「詭異的笑容」剪輯播出,然而無辜的受害者卻因此失去人生,被唾棄。無路可走的官員尋求反擊,然而新聞台卻堂而皇之以知的權利與法條逕行打發。他憤怒之餘改以跟蹤騷擾剪接師瑤子作為報復,可是伴隨著不明人士的偷拍錄影帶,瑤子與無辜被害者最終落入拍攝者與被拍者的攻防戰,最後因崩潰而失手殺人,所謂的正義與新聞客觀,卻因瞳孔窺見角度的差異,扭曲了真相與他人的人生。

 

    《沒有城堡的人》則延續首都電視台「Nine to Ten」節目的執行製作赤松遭遇到的幾個難題(前作他是瑤子的跟班),以渴望被殺的女人(1997)、獨家專訪(1998)、降臨(1999)與F的戒律(2001)四個章節分別講述希望以死殉來揭露負心漢「未來」犯行的女子、看似玩世不恭就是想紅、很像會戀童殺人的變態大叔,種種舉止卻不過是要掩護心愛之人的故事。被報導援交而裸身吊死的高中女孩,引出意外成為媒體寵兒的青年,與過往積案生灰,因不實報導指控侵佔,最後上吊的公務員之死,伴隨森林潺潺流動的自然清音,逐漸浮現出,媒體濺血網絡的殘酷的餘骸。

 

這些以媒體角色為主的推理小說,皆完美地呈現電子媒體與現今群眾的一種怪異關係—既為共生共存,卻也相生相剋。收視率似乎漸漸已與客觀新聞正義的軌道脫離,卻反而邁入腥羶與誇大的不歸路上。台灣近幾年如2013年台灣新北市八里區的淡水河邊,聳動聽聞的媽媽嘴咖啡店殺人事件,與2015年發生於高雄市大寮監獄人犯挾持人質事件等,媒體皆於其中扮演舉足輕重的角色,並引發了鎂光燈下的追逐熱潮

 

不管是充滿離奇與腥羶色彩、號稱現代版「龍門客棧」的雙屍案,或是類同於美國影集《越獄風雲》(Prison Break)的越獄事件,前者案件細節包含疑犯人選與犯案過程等推理,不僅當時位列民眾茶餘飯後話題之首,更為新聞媒體節目在衝高收視率中,掀起了名嘴搜查辦案與社群推理等風潮。後者則是如《沒有城堡的人》,媒體力量與「歹徒」進行對峙時產生舉足輕重的影響力。

 

然而細觀之,這些人云亦云,未有事實根據的八卦長舌,絕大多數僅是因為想要凸顯自我本位的重要性與爭奪利益造就而成不管是抬高自我身價、被關注的欣喜感名嘴通告費(想紅與愛錢)等,媒體的操弄與誤導為滿足自身利益的工具,如「白雪公主」同事鄰居惡意攻訐與隱匿對自身不利資訊的話語、周雨潔利用媒體確認身份私心導向作法,及大眾對案件過度好奇與涉入的「正義」之舉等皆引人非議,或是明知將死,卻寧可以媒體作為與情夫殉死的工具。

 

在偵察結果未公開之前便對號入座的「資訊」,一更媒體播送,便容易發生被標籤為兇嫌遭起底肉搜引發不理性民眾的謾罵與攻擊。如被指責盜取公款而自殺的公務員,被「誤會」援交而死的高中女孩等,以及利用媒體關注,塑造出的英雄與正直青年,逐步地進入媒體之中。本來只屬於個人單打獨鬥的主角,逐步吞噬媒體「城堡」中的龐大勢力,化為所用後便無所不能。

 

正義與惡意的界線完全模糊,成為主觀視野與利益的使用工具。自然,被捧為英雄或神的背後,也將面臨瘋狂勢力的反撲。本該歸屬警察與檢調的偵辦內容,卻在民眾勃勃的好奇心理與社群網絡的分享留言下變形扭曲,而打著「知的權利」口號的媒體節目,則將案件的推理辦案轉化為鎂光燈下的眾聲喧嘩,未審而先判,操弄焦點甚且影響警方的辦案過程與方向。而媒體的自律與本質,就在收視率的追逐、觀察角度的偏差,及不正常觀眾裡,被湮滅殆盡。

 

白雪公主殺人事件 http://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641753

 

第四名被害者  http://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667679

 

   虛線的惡意       http://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627638 

 

沒有城堡的人 http://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657024

 

 

下集預告:

 

揮灑烈愛:畫作塗抹裡,女性的自覺/情感/情慾/自我追尋(很多,請期待)

 

掌心守護的溫熱球體:朱宥勳 《暗影》與丁柚井《七年之夜》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literaturer10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