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關於禁制、情色與自覺】兼論新世代教育風潮與反課綱

1386224026-1441655072  photo  images  

 

又要來寫18限了,真是很不好意思(好害羞絞手帕)。在近來的心理學篇章外,且讓我暫時插播一下關乎情色文學與女性自覺的分野。以伊斯蘭國最具爭議性的女作家娜吉瑪(Nedjma),及其創作《杏仁》、《蕾拉》與《激情的沙漠》作介紹,並於後續兼論新世代教育風潮與反課綱相關。

 

《杏仁》兩線分述美貌的穆斯林女子芭塔,十七歲時被迫輟學,淪為村中一名富裕老男人的生育工具。帶著孕育後代種子的希望被迎進家門,然而歷經兩任不孕而休妻的夫家,顯然問題出於男人身上較具可能的情況,卻在保守禁制,男權為上的伊斯蘭家庭裡,轉化為不堪的暴力折磨與虐待。宛若被獻祭、評比的羔羊芭塔,從姊姊的幫助下出逃至摩洛哥大城丹尼爾,投靠叔母。

 

在此她遇見了多情多金的高富帥醫生哥迪斯。她從純然對身體的無知無助,被當成工具性使用任意戳刺的容器,在迪斯的「啟蒙」與「調教」下,終能享受性愛的歡愉與情愛的鮮果,可迪斯光鮮亮麗的外表下,卻是個沈淪於多P雜交的情慾者,且特別著重與男女同志的尋歡作樂。不能成為愛人生命中的唯一,逼使芭塔帶著絕望離開,爾後溺於縱欲橫流的感情關係。歷經十幾個年頭後,最後擁抱著因癌症而死去的迪斯,寫下故事。

 

《蕾拉》承繼著《杏仁》在保守禁制下面對女性自我情慾的開發探索。講述純真處女蕾拉與封閉造就的絕代處男新郎倌,新婚之夜彼此手足無措,因無法落紅而面臨遭夫家退婚的命運。在此當下忽然傳出了是因新娘其早逝母親未及解開其「處女封條」所致,「門戶」受封的解決辦法便是尋得當年作法之魔法老婦朱碧達。於是由蕾拉的姻親寡婦佐碧達擔負起責任,一個月內尋訪施法者解除封印的旅途。

 

《蕾拉》敘事寫法相當類同於一般奇幻或兒少的冒險旅程:「受到阻難」—「蒐集資訊與可解決之道」—「確認方向後開始尋覓解決之鑰/寶物」—「旅途艱難各個突破」—「見山不是山的怔悟收穫」。《蕾拉》以情性愛豐富的寡婦,對比被「去性化」、包裝於文化宗教下的無知處女,兩人間的言談機鋒不由得叫人莞爾。而此一成長冒險替換了奇幻兒少,關於寶物、青澀戀愛(或一女繞多男的荷爾蒙澎湃擴散法)及對父母的追尋。以女性對身體自主情慾的開發探索做主軸,是非常特別女性情愛冒險小說。

 

上述二書大幅度的觸及女性從懵懂、摸索到自主的情慾的探索冒險。其中亦不乏從傳統文化與宗教禁制下,痛苦的「工具性質」開始蛻變,如《杏仁》,講述處女如何被婆家秤斤掂量,「被手指強暴」使得「面上宛若被子彈打到」,哀怨地連對方手有無清洗都無法確認就被硬上。

 

因對情性愛的相關皆被明令禁止,觸犯者將被嚴刑甚至惹及家族。於是女性往往淪為家中父權(父兄弟皆有可能)的所有物,於結婚時被夫家以一定的金額或實物作交換,「過戶」成為夫家財產禁錮下,勞作、性與生育的奴隸。新婚之夜不僅可能發生新娘被眾姻親強押四肢供新郎「突破盲點」,落紅的巾物更可成為判定女子與其家族的價值取向。甚至會出現失明老婦以處女經血抹患處做為治療的瘋狂行舉。若是關於夜奔情郎、失去貞操或被強暴,則下場常慘絕人寰的先被原生娘家捨棄,再被夫家唾棄歧視,或嚴刑處置而亡。(.......)

 

相比前兩本較為平易(?)近人的情慾冒險敘事,《激情的沙漠》顯得較為艱澀難讀。此書以兩線交錯的情慾感官之旅,講述歷經滄桑,又因情人死去而自我封閉的大齡女子,遇上了大屌猛男小鮮肉。對比氣味濃厚的以「愛的充盈」與「性的真諦」,交融間相生相剋互補互取的情愛動態。將情愛極端間的對峙與撫慰寫得深刻入骨。又立基於宗教種族文化激烈碰撞的閘口,頗為繁複。

 

伊斯蘭國對女性的保守禁制自不待言,然而娜吉瑪卻以如椽大筆,去書寫女性身體、情慾與性愛自主的能力,以及關於無知無助而受人宰割帶來的窘境。不等同過往異色作品「情慾橫陳卻略顯下流倒胃」的情色描寫,此三書雖亦真實露骨,卻以頗具詩意的字裡行間,去講述關於女性情慾自主開發的冒險旅程,及性與愛的互文告白,可堪比張愛玲「女人的心通往陰道」的《色戒》,相當值得玩味。

 

延伸反課綱如火如荼的學運思潮,其實關於教育,我們需要知道更多。不僅是歷史的還原陳列,還有對兩性差別與認識身體的情感需求。如果說教材裡,歷史的節略、模擬兩可與空白,都遭人非議,那又遑論在華人世界裡,關於兩性認識與相處上,「不可說」的禁制大旗?

 

關注兩性教育除了因應如今青少年心智與身體的早熟(食物荷爾蒙氾濫),以及3C產品盛行造就能多元取得資訊的影響相關外。一路到頂皆以「成績考試」做為人生唯一定位與價值取向的認知,早已過時不適用。

 

青少年在心理學上是建立自我認同、情感探索與兩性互動的黃金時段,若能正確健康的去面對自己的身體、情感情緒與天賦才能。才可避免窄化教育裡,以「考試成績」做為單一獨大自我認同的價值確立主力。一旦出社會面臨當今不友善職場,青年世代被剝削又被冠以「草莓啃老」惡名,正焦頭爛額於買房扶老的空中樓閣時,又遭父母怪罪無伴侶及成家能力等,其茫然錯亂可想而知。

 

這種來自於青少年自我認同主力的缺失錯植,至成人主體後遭各式問題湧入擊潰,才知過往的無知與文憑所學的無用,衝擊力道將等同於整體信仰的動搖與關係的背叛。因為施加壓力與誘導者正是社會的體制、父母師長成長過程等信任關係人的推動。至此重建主體可能顯得漫長崎嶇,特別是在環境惡劣的當下。失去自我主體與信仰重心的人,若無即時的援手、協助資源,或一點點的幸運,都將成為重大犯罪引爆的燃料。

 

成年前,將學生單一囿限於「考試成績」窄門,卻漠視個人獨特天賦、自我認同、情緒感知的各式能力的發展。「去性化」與「去情感化」比「歷史的刪減」更為徹底,更可等同於一種知識權握的掌權霸凌。之前關於「18歲投票正義」的熱議,反方的持論為「18歲以下的青少年判斷能力不足」,然而從反課綱思潮,至大學生的太陽花學運,極端諷刺的顯現出,有時青少年的思維能力,甚至比「大人們」更清晰明辨得多。

 

年齡並非問題主因,以青年學子年齡為藉口,不得行使「自主智識的能力」與「感知情緒、自我認同兩性互動」等能力,而任意強灌「扭曲的歷史」或使其「去性化」成長,都只是呈現關於成年掌權者對未成年的羞辱與霸凌,除了造就世代的對立矛盾,也可能只是埋藏下未來犯罪引爆的憤怒種子而已。

所以不要再跟我們說什麼「希望的種子」或「土地的力量」了。

 

娜吉瑪杏仁三部曲確實寫得坦露露骨,可是更真切的,她呈顯出在整個社會,不論是宗教、文化、傳統、教育與家庭上,思想的箝制與無知,如何像是烙印般一代代的「傳遞」下去,最終成為恐怖而不可說的循環。介紹此三書,也是想順勢呼應未來世代教育亟需「打破體制與僵化」的困難課題。

 

有時被禁制之物,事件成因乃是因此物將為打破或動搖現有獨裁權掌的關鍵。如伊甸園的智慧之果、秦始皇焚書坑儒的儒與書、被微調的「台灣歷史」、標籤情色文學的禁書等,皆是開啟知識與自覺的鎖匙。然而手握此一物件,對於試圖單一專制或任意妄為的權力者,不為其所喜而必得禁錮行之的用心,就昭然若揭了。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literaturer10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