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5817_index  

博學雜識的行動百科王、知名小說評論家與推理創作者舟動,靈術師偵探系列第二卷《跛鶴的羽翼》,承繼首集《慧能的柴刀》的「人心怪物」為題,講述不按牌理出牌的曠世奇才、靈術師宋劍軒,如何聯手助理小妹親哥—刑警大隊小隊長林昊義,雙線並進「夫死妻昏迷的燒炭自殺鴛鴦侶」與「圖書館縱火兼恐嚇勒索」之謎。

 

由「家暴」開展的社會議題,卻貫串集體潛意識的榮格心理、創傷後壓力症候群(PTSD)、代間傳遞(Intergenerational Transmission),古典玄妙之門的陰陽五行、魂魄迷離與山海經各家典籍,還有台灣現行家防官與刑警制度點滴與怪物乃人心變異的隱喻,巧妙而不著痕跡地鎔鑄各類知識於一爐,叫人瞠目結舌又大呼過癮!

 

所謂的「代間傳遞」,實乃類同一種行為的「銘印」,兩者同樣兼具有1953年,英國精神分析工作者約翰.鮑比(John Bowlby)依附理論(attachment theory)的真諦—簡言之便是初生嬰兒將根據照料者(多數為母親)與其互動的模式產生不同依附類型,並複印至嬰兒未來成年路途,人格之養成與人際關係互動模式的潛意識。

 

銘印(或稱印記/印跡/印隨/印痕)歸屬行為生物學概念,源自類似小雞跟母雞這般,由情感與生存尋覓「安全感」的生物本能,促發幼崽跟隨第一眼所見,隨之學習各式而植入潛意識,使得後天造就卻彷彿是先天習得且極為相似的行為驅動組。

 

「代間傳遞」則特指人童年受虐、情感養成空白或遭受不當對待,如家暴/虐待/酗酒/性侵等,而使即便成年為父為母,仍不自覺重蹈悲劇,就算覺察而意圖翻轉,但缺乏經驗與過度僵化的結果,卻反更讓後代子系落入同樣的悲劇迴圈,家族便有如遭遇詛咒般地代代相傳更無以扭轉。

 

不管是歐美史蒂芬.金 (Stephen King)《魔女嘉莉》(Carrie)、日本真梨幸子《殺人鬼藤子的衝動》或美國華裔作家伍綺詩《無聲告白》(Everything I Never Told You),由邊緣家庭的不當人格養成至人際關係的笨拙被霸凌,或教育個人特質的「因材施教」等,在在皆顯此種的家庭族系,悲劇迴圈的再現與承繼,《跛鶴的羽翼》亦是其中一例,孩子本能追尋母親認同的驅力,反使其落入無能意識母親作為實為傷害的恐怖情境。

 

不過特別值得一提的是,上述諸多心理多具科學實據的根基,然而若「悲劇」或說天命無可扭轉,只能代代相傳,難道過去不幸就直接「不要問,很恐怖」,於是便「放棄治療」嗎?那生而為人,究竟為何而存在,為何要努力,如果一切早已註定?綜觀台灣歷史與經濟轉型背景,由專注物質富裕的給予至物質與情感並育,母職獨力而至雙親各司其職,那承繼斷裂空白唯有物質填補者,該當如何轉型哺育於其身擔父母之齡?

 

我曾在工作研習裡,以此向知名心理諮商師蘇絢慧老師請益,她的回答特別振奮人心,或許改變是小,但我們卻得珍惜,因為相較「無知無覺」,懂得覺察並行改進,已實屬不易,關係種種經營亦非一蹴可幾,不必對自己太過嚴厲,人只懂得警惕與修正,由心而轉,便可見人行為模式的新興與差異。《跛鶴的羽翼》讀至最末,也是那悲劇後系力圖突破框架的努力與逆境掙扎,最讓人揪心。

 

其實博學雜識,不管是入小說各類文體或推理,皆屬不易,箇中原因乃在於小說特重娛樂性,過多的典籍或引用堆積,若施力不當,便很可能「失之毫釐,差以千里」地流於炫學流水帳與磚頭書目的難以卒讀,而使讀者被排拒,然而舟動靈術師偵探系列之二《跛鶴的羽翼》,不僅各國知識百科與台灣風土民情縱結一爐地不落痕跡,各個人物更是幽默逗趣的栩栩如生,尤其是後設嵌入的作者之名與台灣記者連線口吃,而使博學雜識跳脫炫學僵硬,反而有種百家爭鳴,只為社會議題的貫通有趣,情節緊湊有力,讓人愛不釋手,無怪乎甫一出版便榮登類型文學第一名,好看的要命!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literaturer10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